章建华委员、共青团界别:
您所提交的《关于推进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为芜湖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保障的提案》已收到,经过仔细研究,现就答复事项作如下说明:
一、关于加强统筹,协同推进
组建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全市职业教育领导小组,并在市县两级设立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共同探讨并解决职业教育中的关键问题;打造芜湖职业教育联盟,设立九个专业群产教协作委员会,联合职业院校、企业以及行业协会进行合作与交流,推动资源共享;同时,成立市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以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强沟通与协调。市政府决定将执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计划纳入对县区政府的绩效考核体系,作为教育发展目标的一部分,以此推动县区政府切实履行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责任。
二、关于完善产教融合发展规划和资源布局
近年来,针对产业进步与行业需求,我们通过改革、合并、淘汰等手段,将中职学校的数量从26所精简至18所(其中公办7所,民办11所),初步构建了一个以主城区和湾沚区为核心,无为、繁昌、南陵三县(市)职业学校为辐射,优质民办学校作为补充的中职教育新体系。全市设有2所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以及6所安徽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我们每年都会对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进行统筹规划,并引导学校培育特色品牌专业,同时指导学校进行特色办学和差异化发展。全市共设有装备制造、电线电缆、旅游服务等多个专业大类,共计91个专业,专业布点遍布243个地点。在2020年,新增了13个专业,同时停招了3个老旧专业。我市已基本构建起具有特色、重点鲜明、服务于地方产业发展的专业架构,为打造现代化创新城市提供了人才和智慧支持。
三、关于创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我市大力倡导并支持行业企业投身于职业教育领域。目前,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数量已达11所,这一数字超过了公办中职学校的数量。2020年,我市助力皖江学院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皖江学院新校区一期工程占地951亩,建筑面积达35.8万平方米,重点建设包括各专业学院、实训基地以及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中心等设施,并于2020年年底正式动工建设。皖江学院正加速推进转型发展,精心制定了学科专业建设规划,着力推动智能制造、微电子、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工程学科的成长。同时,学院主动与西电芜湖研究院等知名学府、芜研究院、奇瑞集团以及旷视科技等企业建立联系,旨在推动校企合作,共同创建二级学院和现代产业学院。安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公教育华东区域职业培训基地的建设工程已正式启动,该基地占地面积达700亩,总投资额高达15亿元人民币,预计可容纳约1万名学生就读。项目首阶段占地178.05亩,主体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已于2020年年底顺利完成建设。学院包括高职及职业培训两大领域,致力于培育一批在制造维修、无人机操作、空中服务等领域急需的专业人才,以及具备研究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湾沚区政府与京师教育投资公司达成共识,签署了合作协议,旨在支持芜湖京师职业学校进行新校区的扩建工程。
二是推进教育改革深化。2020年安徽省芜湖机械学校,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得以圆满收官,五所中职学校荣获省级示范特色重点建设学校的称号石家庄市神兴小学,十八个专业被评为省级示范重点建设专业,十六个实训基地则被认定为省级示范重点建设基地,从而有效增强了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持续深化1+X证书制度试点以及教学诊断改进等项目的实施,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教育的紧密结合,着力培育更多符合我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华师大长三角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芜湖中心正式设立,同时,在三家院校分别设立了华师大长三角职教研究院的专家工作室。华师大的专家们驻校,为学校提供教学改革的支持,助力学校实现内涵式增长。此外安徽省芜湖机械学校,通过举办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报告会、提供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的线上辅导报告等多种形式,有效提升了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2018年,在安徽省中职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评选活动中,我市荣获了一等奖两项,以及二等奖六项。同年,2019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竞赛中,芜湖高级职业技术学校的四名英语教师组成的团队成功夺得中职组公共基础课的银牌。紧接着,2020年,该校的吴平老师在班主任能力竞赛中赢得了三等奖的荣誉。“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中高职学子共同竞技,2019年,我市有两所院校成功跻身省级决赛的行列,最终荣获银奖;进入2020年的赛事,全省仅有四个中职学校的项目得以晋级决赛,其中,芜湖机械工程学校的陈冲锋老师指导的两个项目表现优异,成功进入决赛,成绩斐然。
第三,对“双师型”教师团队进行优化升级。省教育厅负责制定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标准以及考核和认定程序,而市教育局则负责执行这些规定。然而,面对专业教师短缺的问题,各学校都采取了积极的应对策略。他们组织教师参与省级和国家级的培训项目,有些教师还接受了转岗培训或是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同时,通过开设绿色通道,学校加大了专业教师的引进力度,并聘请具有实践经验和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芜湖高级职业技术学校与北京广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携手共建的航空服务专业,其教学活动由北京广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并派遣专业教师团队进行组织和开展。同时,芜湖科技工程学校与安徽沃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实施则由企业指派的专业教师团队负责执行。
四、关于完善校企双方交流合作机制
首先,加强校企合作。众多高职院校通过设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创建二级学院等措施,构建起产教融合的命运共同体。同时,中职学校积极与企业接轨,采用订单培养、冠名班级等形式,推动校企合作更加紧密,实现共同育人。目前,已有300余家企业与中职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数量累计超过200个。携手市人社局,共同推进“政校企”的精准合作,致力于构建校企对接的桥梁,并对学生培养及实习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行协调。我们努力构建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三所高职院校、七所中职学校的二十三个专业共有九百八十七名学生参与了现代学徒制的试点项目。此外,芜湖高级职业技术学校等五所中职学校已纳入全国1+X证书制度的试点范围。2020年,联合市经信局与市国资委共同启动了芜湖市第二批校企合作示范企业和首批校企合作示范学校的选拔工作。截至目前,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已拥有省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两处,市级示范基地八处,省级示范学校两所,市级示范学校五所。
二是搭建信息服务平台。2020年,市教育局与市人社局共同推出了针对芜湖市应用型人才的“政校企精准合作方案”。该方案中,他们构建了“中职学校学生资源库”、“技工院校学生资源库”以及“重点企业吸纳学生需求库”。此外,他们还制作了合作手册,举办了2020年芜湖市应用型人才“政校企”合作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各方协调优化了校企学生的实习资源配置,确保了“政校企”之间的精准对接。
第三点,我们致力于深度融入长三角地区。为此,我们主动寻求与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紧密结合,并热切邀请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前来芜湖进行考察与交流。以芜湖医药卫生学校为基础,成立了卫生健康行业长三角(芜湖)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试点),旨在为构建全面健康安徽提供人才保障;芜湖高级职业技术学校跻身长三角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及副秘书长单位行列;借助安徽省职教集团联盟的力量,前往浙江进行考察,并积极参与交流研讨;同时,引导学生参与由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局主办、G60 科创走廊九城联动举办的各类比赛活动。芜湖机械工程学校参与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举办的劳模工匠培训活动。
五、关于推进产教融合重点项目和实训基地建设
我市致力于通过项目推动发展,已踊跃提交125项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项目的申报,其中市教育局负责推动一个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项目,中职学校参与35个项目,高职院校参与的有89个。这些项目的总预算高达4.67亿元,一旦省级评审顺利通过,将立即启动实施。在为期三年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将着力打造校企深度合作示范学校、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并致力于建设高标准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同时,我们还将培育和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以及建设特色小镇。这些举措旨在塑造产教融合型城市的“芜湖样板”,并探索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的相关标准和投入机制,从而为产教融合的持续发展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二是致力于推动产业与教育相结合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职业院校与企业携手打造双主体性质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力促“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持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遵循“校企互动、协同育人、联合生产、共同研发”的运作模式,采用嵌入式合作方式,与企业共同建立了“校中厂”模式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学校技术研发中心的技术平台得到整合,进而开展应用技术研究,为企业提供包括产品开发、工艺创新、技术传播以及经营策划在内的全方位服务。职业院校依托校企合作这一平台,以软硬件的升级改造和建设为基石,依靠教学团队的建设作为支撑,系统性地规划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及实训教学资源平台,从而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促进教学与生产的深度融合。
联系单位:市教育局职成科
联系电话:3863886
- 2025-07-05 被误解为修电线的传统工科?电气工程竟迎来二次爆发
- 2025-07-05 成都电子信息学德安处为啥在6月11日开展心理委员工作总结会?
- 2025-07-05 想选合适学校?大连电子学校地址及路线你知道吗
- 2025-07-05 仅36人的小班化教学!电子科大成都学院创智班凭啥能让梦想照进现实?
- 2025-07-05 大连电子学校招生简章大揭秘!专业、收费全知道?快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