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隶属于教育部,是我国一所全国性的重点高等学府。该校不仅是国家“211工程”的重点建设院校,还是“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肥工业大学成立于1945年,1960年荣获中共中央的批准,晋升为全国重点高等学府。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如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曾莅临该校进行视察与指导。1979年,邓小平同志亲自挥毫,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合肥工业大学”;到了1995年,江泽民、李鹏、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亦为学校五十华诞献上了题词。六十余载,该校肩负民族复兴与社会发展的使命,坚定不移地贯彻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恪守“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校训,秉持“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确立了独特的教育风格,已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服务社会的重要支柱。
学校占地达199.399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量丰富,共有203.25万册,其中电子图书种类繁多,达到66.5万种,册数更是高达133.4万册。此外合肥电子学校,中外文现刊种类众多,共有2983种,而中外文电子期刊种类更是超过3.38万种。学校下辖19个学院(部),设有60余个研究所,共建有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中心。此外,还拥有40多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1个国家甲级综合建筑设计研究院,53个教学实验室,13个校内实习实践基地,以及172个校外实习基地。学校的教学、科研设备共计40416台(套),总价值高达39335.59万元,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和生活、体育、文化设施也一应俱全。
该校拥有教职工总数达3737名,其中担任专职教学的教师有1835位,在这部分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职工有1326人;此外,在专职教师队伍中,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共有1461名,这一比例达到了79.6%。特聘教授及讲座教授共8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位,国家级教学名师2位,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基础课程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5位,全国模范教师2位、优秀教师3位、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3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者4位,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9位,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1位,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奖4位、青年教师基金1位,在职人员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有41位,安徽省教学名师13位、模范教师7位、优秀教师11位。同时,该校聘请了120多位来自两院院士及知名学者的外聘教授。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既包括专职又涵盖兼职、师德典范、素质卓越、业务高超、结构均衡的高素质师资团队。
该校设有三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包括一个一级学科和两个二级学科,一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以及二十七个省级重点学科;此外,还拥有十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六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二十五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八十三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提供建筑学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硕士等五种专业学位授予权,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多达二十三个;有十三个专业允许高校在职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共设有六十六个本科专业。构建了以工业为核心、理工科相互融合、文科与理科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学科专业体系,实现了多学科间的协调发展。
该校全日制本科生人数超过两万四千九百二十名,而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的人数则超过八千三百名。自“十五”计划实施以来,学校增设了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备案基地以及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工业培训中心、机械工程实验室、新能源利用与电气控制实验教学中心均被认定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成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成员单位,并成功获批81项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建筑学、土木工程、英语等三个专业通过了国家专业教育评估,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则通过了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校承担了9项国家级教改项目和151项省部级教改项目;8个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专业被评为省级教改示范专业;学校荣获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27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建立了1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以及46门省级精品课程;获得2门国家级精品教材,以及6项国家级和省部级优秀教材奖,编写教材共计249部;49部教材被选为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此外,学校还被选定为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单位。近几年的数据显示,该校本科生的就业率持续超过96%。自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输送了超过20万名各类人才合肥电子学校,并逐渐确立了“基础扎实、作风务实、创业能力突出”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充分运用学科特长,一以贯之地将科学研究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聚焦于国家战略及地区、行业在经济社会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学校以强化应用研究、深化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进一步确立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行不悖、以应用研究为主导的科技工作方向。学校秉持服务至上、贡献中求发展的理念,提倡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将研究实践于工程项目,成果转化在企业发展之中,从而促进了科研特色和定位的塑造。近年来,学校连续举办了“科技发展年”和“科技创新年”等活动,这些举措显著提高了学校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在科研实力方面,我校实现了显著提升,尤其是近五年来,科研经费的年增长率达到了40%,国家发明专利的年增长率更是高达60%。此外,学校还荣获了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和10项省部级一等奖。
学校的国际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与德国的斯图加特大学、汉诺威大学,美国的乔治·梅森大学,澳大利亚的国立大学、迪肯大学邢台市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中心,以及韩国的忠南国立大学等超过60所全球知名学府,均建立了紧密的友好合作关系,并持续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广度。我校近年来不仅积极推动了多种类型的学生联合培养以及海外留学项目,还与美国、德国、英国、韩国等国的多所高等学府携手实施了“中美人才培养合作项目”、“德国研究生培养项目”等多项合作;同时,与台湾云林科技大学等五所院校建立了交换生互访学习机制;此外,来华留学生的教育工作也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进展。
新的起点,新的征程。合肥工业大学全体师生员工紧密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遵循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深入实施科学发展观,持续提炼教育特色,强化教育内涵,推进管理体制改革,丰富校园文化,齐心协力,勇于创新,积极争先,追求快速发展,致力于将合肥工业大学打造为国内领先、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创新型一流大学,再创合肥工业大学的辉煌成就!
- 2025-07-05 被误解为修电线的传统工科?电气工程竟迎来二次爆发
- 2025-07-05 成都电子信息学德安处为啥在6月11日开展心理委员工作总结会?
- 2025-07-05 想选合适学校?大连电子学校地址及路线你知道吗
- 2025-07-05 仅36人的小班化教学!电子科大成都学院创智班凭啥能让梦想照进现实?
- 2025-07-05 大连电子学校招生简章大揭秘!专业、收费全知道?快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