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并非唯一选择!在今年的教育资讯中,德阳市教育局正式宣布,将试点开设五所中等职业学校,推行综合高中教育模式,首次招生规模达到700人,为那些中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开辟了一条新的求学途径。
实际上,在两年前,德阳市便在若干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了职业与普通教育融合的试点项目,并且该项目的招生规模与参与学校数量逐年有所增加。从两年前的职普融通班1.0版本演变至如今的综合高中2.0版本,那种“非普通教育即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正逐渐被淘汰。
打破职普二元壁垒
升学选择不再“非此即彼”
在传统观念中,若中考成绩不尽如人意,似乎预示着发展空间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然而,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推进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德阳作为国家级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正通过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育人模式,努力打破“唯分数论”的束缚。自2023年起,首批三所中职学校开展职普融通班试点,至今已扩展至今年八所学校,这一“文化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并行教育模式,不仅为中考成绩不佳的学生提供了“重新出发”的机会,而且通过灵活的学籍转换机制,打破了“非普通教育即职业教育”的二元对立格局。
绵竹市职业中专学校是首批开展职业与普通教育融合试点项目的学校之一。在2023年9月,唐雨荷因相差5分未能进入绵竹南轩中学,于是她成为了绵竹市职业中专学校职普融通班的一员。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她成功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考入了绵竹南轩中学,并在那里开始了普通高中二年级的学习生活。职普融通班不仅涵盖了普通高中课程,还教授了若干职业高中专业核心课程。在完成高一学业后,学生需参加德阳市组织的普通高中期末考试。若成绩符合要求,他们可以自主申请,并通过审核后,转入联合举办的普通高中继续学习。
在德阳,像唐雨荷这样的学生并不少见。四川省孝泉师范学校在去年,就有5名学生通过职普融通的方式成功转入东汽八一中学以及成都师范学院德阳高级中学,他们的成绩都十分优异,名列班级前列。该校校长代伟表示,职普融通为这些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进入普通高中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相较于以往有了显著提升。
职普融通并非仅是单行道,它实际上是双向的交流。以职中向普高的转变为例,这可以视为“文化课的突破”,而普高生转入职中,则可以被看作是“技能领域的超越”。这两种不同的流动方向,共同构建起一个促进成长的“双循环”机制。在2024年3月,四川省孝泉师范学校就接纳了10名由普高转来的高中生,他们开始学习智能制造和旅游两个专业。踏入中职院校的他们迅速融入了新环境,在四场省级职业教育水平检测中,众多学子在省排名中名列前茅,其中不少同学跻身前300名,更有学生成绩优异,位列百名之内。目前,他们的追求是投身职业教育高考,以期实现升入本科院校的梦想。
构建学籍互认通道
求学路径实现“可进可退”
本年度,德阳市选定了四川省孝泉师范学校(德阳市综合高中)、德阳市黄许职业高级中学(德阳市旌阳区综合高中)、什邡市职业中专学校(什邡市综合高中)、绵竹市职业中专学校(绵竹市综合高中)以及德阳通用电子科技学校,作为首批开展综合高中试点的学校。作为职业普通融合课程的进阶版本,该课程在招生和录取阶段与普通高中实现全面对接:统一进行志愿填报,统一依据中考成绩进行选拔录取,以及统一办理普通高中学籍注册。这样的设计不仅保障了学生的入学质量,还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转型自主选择权——在高中二年级上学期结束之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自由选择转向职业教育道路,为参加职业教育高考做好准备。该模式既继承了普通高中的学术特长,又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灵活性。
高中阶段学习内容为何?教学方式又是如何?这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以四川省孝泉师范学校为例,该校在课程体系构建上,着重提升语文、数学、英语等核心学科素养,同时,针对职业教育高考的特点,设立了“智能制造”、“数字媒体”、“现代服务”三大专业集群,并开设了相应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学校致力于开设诸如“物理与智能制造”以及“数学与AI模型分析”等跨学科融合课程。目前,该校综合高中文化课程拥有一支31人的专任教师队伍,其中不乏来自德阳五中、德阳三中、绵竹中学、绵阳三台中学等知名学校的优秀教师。
罗江区德阳通用电子科技学校,作为首批综合高中试点学校之一,对《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给予了高度响应,成功引入了成德绵地区的优秀师资资源。该校充分利用罗江中学的教育资源,围绕“文化基础类”、“职业应用类”以及“特长发展类”等多个模块,精心构建了高中教育阶段普通课程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同时,学校还搭建了一个“课程相互衔接、学籍可以相互转换、学生成长路径多元化的”育人平台。罗江通用科技学校的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周小平指出,综合高中不仅为学生的成长道路提供了更广阔的途径,而且与新时代倡导的“让每个人都能够成才,让每个人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的教育思想相契合。
拓宽多元成长路径
每个赛道都能跑出冠军
新时代的职教体系正在逐步消除“读中职无前途”的固有观念。周小平指出,得益于国家“职教高考”和“贯通培养”等政策的支持,职业教育领域已经搭建起一个全方位的成才路径:中职学生不仅能够通过职教高考进入应用型本科院校,与普通高中学生共享同一所学校的同一班级资源,获得相同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而且还有机会参与各种职业技能竞赛,通过竞赛获奖获得“保送”机会。
在德阳通用电子科技学校近期举办的开放日活动中,众多展示才华的学子中,一位正在直播的2024级学生钱怡潞引起了众多家长的注意。“鉴于学长们中有人成功保送,我也立志要走竞赛这条道路。”钱怡潞表示,她目前已荣获市级职业技能大赛的一等奖,并正积极备战省级比赛。
中职生的未来道路不仅局限于高职院校或大学,他们同样可以通过不懈努力继续追求更高层次的教育。例如,罗江通用电子科技学校的曾世华同学,他从绵阳来到德阳求学,成功通过职业教育高考进入四川文理学院深造,紧接着又考取了贵州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的研究生,现在正积极备考博士研究生。
职普融通一词逐渐流行,频繁地出现在党的二十大的报告以及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时,职教高考本科和专业硕士的招生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再者,职教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能够获得与普教毕业生相同的薪酬待遇,这些都证明德阳通用电子科技学校,就读职业学校并不意味着没有未来。国家在打通职业教育晋升途径方面采取的措施德阳通用电子科技学校,使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成为现实。(德阳传媒记者 王珊珊 汪巧)
- 2025-07-05 被误解为修电线的传统工科?电气工程竟迎来二次爆发
- 2025-07-05 成都电子信息学德安处为啥在6月11日开展心理委员工作总结会?
- 2025-07-05 想选合适学校?大连电子学校地址及路线你知道吗
- 2025-07-05 仅36人的小班化教学!电子科大成都学院创智班凭啥能让梦想照进现实?
- 2025-07-05 大连电子学校招生简章大揭秘!专业、收费全知道?快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