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报道,邯郸市近期发布了《工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并启动了“6558”项目。该项目旨在加速对钢铁、建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化工等六大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同时,培育和扩大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健康、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五大新兴产业的规模。此外,计划还将淘汰钢铁、煤炭、焦炭、水泥、火电等五大领域的低效落后产能,并实施包括技术改造在内的八大专项行动。最终目标是构建现代化的工业体系,推动工业在绿色和创新发展方面取得进步。
邯郸,这座资源型老工业基地,近年来一直在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努力淘汰那些落后的生产能力,并着力培育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到了2017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已经达到了209.9亿元,这一数字较上年同期增长了30.9%,增速甚至超过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速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高出25.9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在质量和效益方面仍有诸多不足,表现为原材料和初级加工产品占比高,而高附加值和终端消费产品相对较少;传统产业占据较大比重邯郸市机械电子研究所,而新兴产业则相对较少;大型企业数量不多且实力不强,小型企业则普遍较弱且缺乏优势,尚未形成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效应。
启动新一轮的技术革新项目。推动“千企千项”计划,激励全市1392家规模以上企业于三年内普遍完成一轮技术革新,力求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革新升级的覆盖率实现百分之百、老旧设备更新改造的覆盖率达成百分之百、重点企业采用行业领先技术装备的覆盖率也达到百分之百。同步挑选出一批投资额超过十亿元的重大项目,实施领导干部分头负责、监督推进的策略;并对那些在推动产业升级方面具有显著示范效应的样板项目进行筛选和评定,以提供相应的支持。
推动工业设计发展举措。旨在推动设计企业与工业企业的深度结合,激励企业积极创建省级乃至国家级的工业设计中心,力争到2020年,全市的工业设计中心数量超过10家。同时,设立工业设计人才培养基地,倡导高等学府及职业学校构建符合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学与设计实践的有效融合,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复合能力和实用技能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
推动智能制造进程,加速企业智能化升级,借助智能化的研发设计、网络化智能生产等方式,培育精密智能仪表、智能专用设备等智能化装备及其核心部件,致力于破解智能工控系统本地化难题。加速企业向服务化制造模式转变,助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促使企业从单纯的工业产品供应商角色转变为提供系统集成和总承包、以及产品与服务综合解决方案的总承包商,进而推动制造业从生产导向型向生产服务导向型转型。
推动军民融合产业进步,致力于打造军民融合产业交流平台。依托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园区邯郸市机械电子研究所,以中船重工718研究所和汉光重工两个新兴产业园区为核心,加速实施军民融合关键项目的落地,并努力构建军民融合创新创业平台以及技术转移转化平台。推动军队与地方企业加速整合,探索并确立军民融合型产业发展以及科技创新领域的扶持政策框架,对参与军民融合的企业给予扶持与优先照顾。
工业强基专项行动致力于促进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以及产业技术基础体系的创新突破。针对制造业高端领域的发展以及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该行动将组织一系列专项活动,旨在培育出一批具有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预计到2020年,在关键产业领域,将成功培育并建立3至5个国家级的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功能性公共平台。
推动科技创新活动,携手京津共同研发前沿技术,承接京津的科技职能转移,致力于构建京津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人才交流中心、技术转移中心以及创新协调中心。构建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及共享平台,优化科技成果的登记、统计及公报发布流程,并指导科技成果转化机构与企业探索多元化的、创新型的技术转移合作途径。加速推进北京大学邯郸创新研究院以及北科院邯郸分院等创新平台的构建,同时促进大型仪器设备、科技文献资料等科技创新资源的广泛开放与共享。
质量品牌提升举措包括:在食品医药、装备制造、轻工纺织等关键领域,构建完善的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制;推动企业标准制定、计量检测及质量信用体系的建设;执行国际认可的管理认证程序;并致力于消费品工业的品种增加、品质提升和品牌创新,持续增加医药、食品、纺织和轻工等行业的新品种和优质产品的数量与规模。推行名牌产品培育战略,致力于塑造若干“百年老字号”,并建立一系列产业名城、名县、名镇,进而塑造一批全国范围内广为人知的区域品牌。到2020年,我们力争拥有35件中国驰名商标、60个以上的省级名牌产品和30项优质产品。
冀南新区及冀津循环经济示范区等区域作为实施平台,正推动园区实现循环化升级与清洁生产,致力于打造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的示范园区。同时,积极推动资源的循环再利用,扶持一批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具有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并促进钢渣、废油、石膏、粉煤灰、煤矸石、烧结粉尘等废弃物及副产品的资源化处理。针对主要能源消耗领域,开展节能技术改造,促进能源智能化管理,执行能源实时监控、调节与优化策略,增强制造业能源使用效率。加强能源消耗、环境保护、产品质量等方面的约束措施,广泛采用分时电价、财政补贴、行业准入标准等手段,加速淘汰落后及过剩生产能力,确保到2020年,每单位工业增加值的能耗较2015年降低18%。
- 2025-07-09 荆州市机械电子工业学校综合实训楼房屋鉴定项目,你符合资格吗?
- 2025-07-09 疫情影响下技能高考推迟!荆州6346名中职考生如何备战?
- 2025-07-09 邯郸市仪器厂:从黑白铁作坊到高端精密仪器制造?这段历史你知道吗
- 2025-07-09 重庆铁路学校专业咋选?2020年热门专业你知道几个
- 2025-07-09 世界无烟日聚焦保护年轻人!电子烟危害几何?你了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