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张晓光
在农历年末的初春时节,尽管淄博的气温逐渐转暖,但依旧带着丝丝寒意。然而,在淄博市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中心,贾敏却体会到了源自内心的温暖。
贾敏,年满四十八岁,担任淄博市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中心主任一职。她所体会到的温暖,源于一份在1月22日发布的文件——这一天,淄博市政府借鉴了青岛、苏州等地的成功经验,并充分考虑了本地的产业发展现状,正式推出了“因业定策”、“一业一策”以及“引培并举”的“四强”产业新策略。
无任何特例。淄博“四强”产业的核心要素之一,亦系淄博经济增长“扩增量”的关键领域——淄博的智能装备与电子信息产业,正享受着政策的诸多优势。
贾敏等人在对电子信息产业的研究领域深耕多年之后认为,该政策将为淄博的“四强”产业开辟一条新的发展路径,从而进一步促进整个工业的全面提升和高质量发展。
产业脉动
淄博市的电子信息产业涵盖了IC卡封装技术、集成电路封装框架制作、IGBT器件生产、MEMS技术运用、仪器仪表研发、智能终端配件制造、电力智能设备研发以及电子材料等多个分支领域。
目前,我国已基本构建起以集成电路、仪器仪表、电子元器件、软件四大省级产业园区为基础,集成电路、智能电网、软件三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链为核心,以及一个省级物联网基地为支撑的“四园三链一基地”的产业布局。
在产业群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之际,淄博成功孵化了新恒汇、信通电子、智洋创新、淄博美林、兆物网络、亚华电子等多家行业领军企业。新恒汇电子作为2020年淄博新经济大会的准独角兽企业代表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已于2018年12月成功吸引了新一轮投资,融资额高达1.45亿美元。成为淄博产业发展的领军者,对于淄博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以及促进传统与新兴动能的转换,具有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该案例并非孤立存在,在淄博这一产业领域内,众多企业同样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淄博在电力智能设备终端领域全国领先,智洋创新和科汇电力已顺利通过科创板审核;山东亚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医护通讯系统占据了全国三甲医院60%以上的市场份额;淄博美林电子有限公司成为国内首个研发并设计出IGBT的企业;新恒汇作为全球唯一一家,实现了引线框架生产、芯片封装、晶圆减薄划片与测试的集成电路全产业链整合,而齐芯科技则是国内IC卡封装领域的出货量冠军。
官方统计数据揭示,2020年淄博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11.1%的增长;同时,该市设有10家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其中包括1家国家级研发中心,以及30家市级研发中心;此外,共有38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并且获得了超过500件专利授权。
贾敏在向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透露时表示,尽管发展势头向好迹象明显,然而仍存在若干问题。
贾敏认为,首要问题是总量与规模存在不足,缺乏领军企业的引领作用以推动行业发展。淄博的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省的排名位于中上游,但与青岛、烟台、威海、济南等地相比,差距明显。虽然在某些小范围内,个别产品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为了长期发展,仍需制定长远的经济发展规划,扩大产业规模,并优先发展龙头企业,以此引领整个产业的全面发展。
贾敏指出,产业整体上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尤其是缺乏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来引领发展。她提到,淄博市近年来IT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众多高端人才纷纷涌向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本地人才资源的短缺。淄博地区拥有众多创业公司,这些企业处于成长阶段的时间较长,其产品覆盖范围广泛。同时,高新技术产业迫切需要知识资源和时代前沿的技术支持。然而,人才短缺问题引发了技术断层的出现,进而使得人员技术和管理能力难以满足企业创新发展的需求,这种现象在业内较为常见。这直接导致了智能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整体发展速度的减缓。
这一系列的问题如何解决?
政策利好
企业规模有限,缺乏领军企业的引领作用,同时人才流失严重,技术传承出现断层,这些问题必然会对产业进步和城市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摆脱困境、突破现状,这是淄博电子信息产业目前迫切需要面对的挑战,而相关政策的颁布实施,无疑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
所谓“针对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正是这次政策发布的最佳体现,就好比在冬日乌云密布之际,一束阳光穿透而出,为智能制造、电子信息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1月22日,淄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布了针对“四强”产业的69项“金政”支持措施。这些政策旨在从多个维度推动产业发展,包括:培育和吸引核心企业、构建产业链协同效应、推动产业集中发展、构建发展平台、创新金融支持手段以及强化人才培养。此外,政策还提出了“一对一”的发展理念和“一业一策”的具体发展策略。
基于该企业政策,官方进一步推出了“四强”人才战略,对来自外地的顶尖人才和本土的优秀人才实施资金激励,同时设立人才咨询小组,对“四强”产业链进行持续规划和深入研究,对关键产业和领军企业实施诊断、技术支持及人才吸纳,淄博市财政每年提供100万元作为运营资金,实现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推动专项发展。
在信息化时代,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电子信息产业的成长,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迅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新能源、新型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环保产业以及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各产业的深度结合。这一举措为我国“十四五”规划中电子信息产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明确的发展路径。
在全国各地,中央政策的指引下,各地根据自身需求,纷纷制定并实施了针对智能装备和电子信息产业的具体政策。四川成都对高速成长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给予高额奖励,将全部资金奖励给对个人贡献度较大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以及集成电路设计研发人员,借此构建一个规模达万亿的电子信息产业;同时,河南郑州设立人才创新创业试验区,吸引众多顶尖人才淄博机械电子工业园,致力于将电子信息产业打造成为郑州的“一号”产业,并力争成为中部地区最强大的数据中心。
与其他地区在产业政策制定上有着相似的初衷,淄博市依据本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各个产业的专长领域实施了针对性的政策优化,同时,将产业规模与具体项目相结合,实现了规模的细化与拓展。
种种改变,均指向了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背后意图非常明显。
为何是它?
城市的发展与产业的支撑密不可分,而对于众多产业汇聚的城市,我们应如何确定城市经济的核心支柱产业,又如何识别城市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核心区域呢?
一方面,自中央政府发布关于智能装备和电子信息产业的相关政策后,众多地区纷纷制定相应措施以促进这些产业的进步;如今,这些产业已逐渐成为城市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领域,它们不仅推动着城市的繁荣,也增强了城市工业产业的活力,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关键力量。
智能装备和电子信息产业在淄博已深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产业历史底蕴,同时,它们的发展历程与淄博的城市成长紧密相连,形成了优质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发展潜力。
而与此同时,逐年放大的产业前景也让官方愈发重视。
以电子信息产业为参照,淄博在IC卡封装领域拥有500亿片的强大产能,这一数据在全国范围内位居第一。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MEMS研究院,携手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教授,成功搭建了我国首条基于硅基的4/6英寸兼容MEMS中试代工平台。
在智能装备产业领域,淄博市的核心企业装备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地位,其中60%的企业技术达到国内顶尖水平,而30%的企业则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目前,该市已分别设立了2个国家级、65个省级和101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3家企业设立了院士工作站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家企业荣获国家及省级单项冠军称号淄博机械电子工业园,21家装备企业被纳入省级瞪羚企业名录,并有5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传统产业创新类)入选。
产业的历史积淀与现实基础相互融合,同步于时代发展,与科技进步竞速的高品质产业,构成了淄博正处于凤凰涅槃、迅速崛起的关键环节。在这种背景下,智能装备和电子信息产业或许将扮演淄博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角色。
依据贾敏的说明,自淄博“四强”产业的“69金政”实施以来,淄博市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中心正致力于将这一政策真正贯彻至企业层面。不仅强化了政策的宣传推广,确保相关内容直接传递给企业,还。中心将同步出台具体的实施办法,确保企业能够切实感受到政策的实用性和实效性,推动从“企业寻求政策”向“政策主动对接企业”的转变,达到企业与支持政策的全方位、精确对接。
此次针对深圳、青岛、苏州等城市,淄博推出的针对“四强”产业的“一业一策”政策,旨在最大限度地发挥整合产业资源、攻克产业难题、构建优质生态环境的核心支持作用。特别是智能装备、电子信息产业的政策,更是有效弥补了产业发展的不足和空白。贾敏认为,这些措施对于推动淄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强市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2025-07-02 2500字科技论文写作要求?机电工程专业必看
- 2025-07-02 2025 厦门工博会全新升级!三大巨头联合举办?规模超震撼
- 2025-07-02 两岸经贸盛会四月将启!规模超历届,台企参展规模再扩大?
- 2025-07-02 职中机电英语教学遇难题?传统方法难调动气氛怎么破
- 2025-07-02 汽车工程系、道路桥梁工程系等都有哪些专业?速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