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尧
教授,研究生导师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院、G60科创走廊卓越工程师学院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龙腾路333号行政楼A114室
联系电话:+86-021-67791198,电子邮箱:liwenyao@sues.edu.cn。
研究者编号:N-2714-2014;开放研究身份码:0000-0003-3634-2021。
工作经历
自2025年1月起至今,我担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及G60科创走廊卓越工程师学院的教授职位。
2022年10月至2024年12月期间,任职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担任教授职务。
2022年6月至9月期间,任职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担任教授及研究生导师职务。
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期间,任职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担任副教授及研究生导师职务。
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在伦敦大学学院(QS世界大学排名2024年第9位),化学工程系担任访问学者。
2016年12月至2019年9月,我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担任副教授,并指导研究生。
2014年7月至2016年11月,我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担任讲师一职,并担任研究生导师。
教育背景
2009年9月至2014年2月,就读于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攻读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学位,硕博连读。
2005年9月至2009年7月,我在景德镇陶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攻读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并成功获得学士学位。
科研经历
研究方向
1.超级电容器
2.Li/Na/Zn离子电池
3.电化学催化
4.生物组织工程
研究成果
专注于低维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造、性质测定和实际应用的研究,力求在新能源设备以及生物组织构建等关键领域中,挖掘纳米材料的潜在应用价值。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如面上基金、青年基金等,以及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地方院校能力建设项目、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晨光计划”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腾飞计划”等项目的主持人;至今已在Electrochemical Energy Review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Nano Energy、Advanced Science和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了130多篇SCI论文,其中影响因子超过10.0的论文有31篇,IF大于3.0的论文超过100篇;作为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了84篇SCI论文,包括17篇IF超过10.0的论文和60篇IF超过3.0的论文;其中,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发表的论文被选为期刊的“Back Cover”,而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Chemical Communications等期刊上则有“Top 10 most read articles”以及多篇“封面文章”的发表。自论文发表至今,SCI数据库已收录并引用超过6400次,H指数达到了48,同时拥有26项已授权的发明专利。
学术兼职
在Frontiers in Chemistry期刊中,我担任了电化学领域的副主编一职(IF指数为3.8)。
《材料前沿》期刊的专题研究编辑(影响因子2.6)
担任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主办的《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Chemical Communications》、《CrystEngComm》、《RSC Advances》等期刊的审稿人及仲裁审稿人,同时担任美国化学会出版的《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等期刊的审稿人,以及英国物理学会(IOP)的《Nanotechnology》期刊审稿人。此外,还担任爱思唯尔(Elsevier)旗下的《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Journal of Power Source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Electrochimica Acta》、《Journal of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Applied Surface Science》、《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Materials Letters》等众多SCI期刊的审稿人及仲裁审稿人。
科研项目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承担了技术开发任务,负责研究CL-008项目,该项目的核心是适应尿道微环境的核壳结构响应性水凝胶微球材料,研究期限为2024年10月9日至2025年10月8日,目前处于研究阶段,并由本人负责主持,此项工作属于委办级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面上项目,编号为62374107,主要针对水系锌离子超级电容器电解质体系的调控及其储能机制进行深入研究,项目执行期为2024年1月至2027年12月,本人担任项目负责人。(国家级项目)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承担了技术开发的委托任务,负责推进CL-005项目的研究,该项目的目标是提升Wnt通路抑制亲水性功能化材料的开发水平,研究期限为2022年11月4日至2023年11月3日,目前处于研究阶段,并由本人主持进行。(项目级别:委办级)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对地方院校能力建设项目的资助,编号为21010501700,项目主题为“锰基层状氧化物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和电解液的关键技术研究”,实施时间为2021年7月至2024年6月,项目已圆满结题,并由本人担任主持工作,该资助属于省部级级别。
青年科研团队培养项目,编号QNTD202104,实施时间为2021年6月至2024年5月,已圆满结题,并由我主持完成。(此项目属于委办级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1602193,项目名称为“静电纺二氧化锰/碳纳米管复合纤维柔性薄膜电极的可控制备及其超电容性能研究”邢台市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中心,实施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项目已结题,本人担任项目负责人。(国家级项目)
上海市的“晨光计划”和16CG63项目,主要围绕柔性衬底枝状金属硫化物纳米异质结的制备技术展开,并探讨了其在超级电容器领域的应用潜力。该研究项目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完成,最终结题,并由本人主持。该项目属于省部级级别。
华东理工大学超细材料制备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所资助的开放课题基金,项目编号WD1817002,名为“金属硫化物纳米异质结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研究周期为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项目已成功结题,本人担任项目负责人。(该项目属于委办级)
“腾飞计划”人才项目、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人才发展计划、时间跨度为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项目已顺利完成、担任项目负责人。(委办级别)
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项目,编号ZZGCD15037,针对钴酸镍基电极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项目实施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已顺利结题,本人担任主持工作,此项目为省部级级别。
企业承担委托项目,致力于二氧化锰与活性炭纤维柔性超级电容器的研发工作,项目时间跨度为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项目已圆满结题,本人担任了项目的主持人角色。(横向企业项目)
中央高校创新基金项目,编号分别为12D10625、106-06-0019033,项目主题为金属氧化物及其复合材料的超级电容器制备与性能研究,实施时间从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已顺利结题,并由本人担任项目负责人。此项目荣获国家级立项。
荣誉奖励
.2016年,入选上海市“晨光计划”人才计划
.2017年7月,入选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腾飞计划”人才计划
.2018年7月,入选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优秀青年教师”
.2020年8月,入选“长宁青年创新英才”
.2022年,荣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青年五四奖章”个人奖
2023年11月,该人才成功跻身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之青年项目人才库。
.2023年12月,获得“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医学奖”二等奖
2024年1月,荣获第三十五届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的“优秀创新金奖”。
代表论文(*号代表通讯作者)
Cover story:
超级电容器方向:
蔡宇马、龙年唐、海云成、庄南李、李文耀*以及何冠杰*共同发表在《电池能源》2024年的论文,题目为“水系电解质中生物质炭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的机制研究”,该论文的期刊影响因子为9。
李文耀,张冰洁,林润佳,SocMan Ho-Kimura,何冠杰*,周希颖,胡俊清*以及Ivan P. Parkin*,研究了一种用于碱性电池电极的树状镍钴硫化物纳米结构,发表在《先进功能材料》2018年第28卷第23期,文章编号1705937。(影响因子为18.5,封面介绍)
李文耀、李高、孙建庆、邹汝佳、徐开兵、孙阳刚、陈志刚、杨建茂、胡俊清*,在金包覆的Co3O4多孔纳米墙上生长的MnO2纳米片或纳米棒构建的分级异质结构,用于高性能赝电容。发表于《纳米尺度》,2013年第5卷第7期,页码2901-2908。(影响因子:5.8)
李文耀、刘倩、孙阳刚、孙建清、邹汝佳、李高、胡向华、宋国生、马冠翔、杨建茂、陈志刚、胡俊清*,制备了具有优异电导率和增强型超级电容器性能的MnO2超长纳米线。该研究成果发表在2012年《材料化学杂志》第30期,页码为14864-14867。(影响因子为10.7,被英国皇家化学会评为“十大热门阅读文章”之一。)
李文耀、徐开兵、安磊、邹汝佳(*)、江飞然、杨建茂、陈志刚、胡俊清(*)共同发表的研究论文,探讨了温度对超细MnO2纳米带超级电容器电容的影响,该论文发表于2014年《材料化学A》杂志第2卷第5期,页码为1443至1447,影响因子为10.7。
离子电池方向:
赵孟然,杜文静,王璇,李文耀,*杨成,刘宇。对NASICON型Na0.97K0.03Ti1.95Al0.05(PO4)2.95(SiO4)0.05/C进行三位点共掺杂,显著提升其速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该研究已由《材料科学与技术》期刊接受发表,预计2025年出版。(影响因子:11.2)
王璇,赵梦然,杜文静,张超明,李文耀,杨成,刘宇。通过元素掺杂和晶体水捕获提升铁基普鲁士蓝类似物电极的超长寿命。化学工程学报,2025年,第508卷,160997号。(影响因子:13.3)
李帅帅,沈旭敦,赵博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学院机械电子导师,唐龙年,钱叶晨,李文耀*,李世杰。采用NaOTf制备的N-甲基乙酰胺基非易燃分子浓集电解液,用于钴基普鲁士蓝/硬碳水溶液电池。发表于《胶体与界面科学》2025年第678卷,第732-740页。(影响因子=9.4)
周庆博,王琳琳*,李文耀*,赵康宁,刘敏敏,吴倩,杨宇杰,何冠杰,伊万·P·帕金,保罗·R·谢林,丹·J·L·布雷特,张久军*,孙雪亮。钠超离子导体(NASICONs)作为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电化学能源评论,2021年,第4卷,第793-823页(影响因子=28.4)。
周庆波,王琳琳*,李文耀*,曾思源,赵康宁,杨宇杰,吴倩,刘敏敏,黄秋安,张久军*,孙雪亮*。碳包覆的Na3V2(PO4)3作为超长寿命正极材料,用于高能量密度对称钠离子电池。发表在《ACS应用材料与界面》2021年第13卷第21期,页码25036-25043(影响因子8.3)。
电化学催化方向:
黄丽萍,李文耀,沈旭敦,孙春燕,杨金,石雪荣,曾敏,*采用磷桥接三元金属合金封装在少层氮掺杂石墨烯中,实现高效电催化析氢,发表于《材料化学A》2022年第10期,页码7111-7121。(影响因子=10.7,热点论文)
黄丽萍,李文耀*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学院机械电子导师,曾敏*,何冠杰,保罗·R·希林,伊万·P·帕金,丹·J·L·布雷特*。关于金属氮掺杂碳单原子电催化剂在二氧化碳电还原中的应用研究,复合材料B:工程,2021年,第220卷,第108986号。(影响因子:12.7)
江海顺,赵思宇,李文耀,*托比亚斯·P·内维尔,伊丝尔·阿克平纳,保罗·R·希林,丹·J·L·布雷特,*和何冠杰,通过调节磷与过渡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最佳氢析出反应性能,发表于《绿色能源与环境》杂志,2020年,第5卷,第506-512页。(影响因子:10.7)
江海顺,张克南,李文耀,*崔泽,何双,赵思雨,李军,何冠杰,*谢瑞恩·保罗,布莱特丹·J·L,*MoS2/NiS核壳结构在提升氢气析出电催化过程中的应用,发表于《电源杂志》,2020年,第472卷,文章编号228497。(影响因子:8.1)
5. 哈顺江、崔哲、徐超汀与李文耀*. 研究发现,在CoMoO4纳米片上,湿度大气压等离子体喷射暴露了微缺陷,并显著提升了其氧还原反应性能。该成果发表在《化学通讯》杂志2019年第55卷第9432-9435页上,封面展示,影响因子为4.3。
生物组织工程方向:
李丹阳,马志东,王凯,郝冰洁,杨曦,赵伟新,刘杰,郑宇,李文耀*,付强,张凯乐*. 通过将Wnt通路抑制剂与还原氧化石墨烯-聚乙二醇共价修饰,抑制尿道瘢痕增生。化学工程学报,2025,511期,161693号。(影响因子=13.3)
王丽阳,王凯,杨明,杨曦,李丹阳,刘萌,牛长梅,赵伟欣,李文耀,*付强,*张凯磊。基于模拟尿道微环境的尿囊素/明胶/还原氧化石墨烯仿生贴片促进无疤痕尿道再生。先进科学,2024,11(2),202302574。(影响因子=14.3,封面文章)
张凯丽,阿奎尔·布托,王立洋,王凯,刘杰,李文耀,*崔文国,*傅强,*通过静电纺丝纤维和纱线制备的双层纳米纤维海绵管,用于促进尿道再生。先进纤维材料,2023,5,662-680。(影响因子=17.2)
代表性授权发明专利
徐铭璨、李文尧、曹猛、张瑾琛共同研发了一种基于MnO2纳米阵列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并提出了其制备技术;此成果已获得专利授权,专利号为ZL 201610176654.9。
李鹏、李文尧、行栋鹏、李唯、柯金龙共同研发了一种新型的Ag掺杂MnO2纳米阵列超级电容器材料,并提出了其制备方法;这一成果的专利号为ZL201610176928.4。
李文尧、赵艳红、汪静茹共同研发了一种新型超级电容器复合材料,并详细阐述了其制备工艺及实际应用,相关专利号为ZL 201610567086.5。
李文尧、王哲、唐红梅、孙文静、胡奇文、江海顺、张克楠共同研发了一种丝瓜活性炭气凝胶材料,并详细阐述了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成果以专利形式呈现,专利号为ZL 201910310519.2,并于2021年11月30日获得授权。
李文尧、刘静静、王哲、张克楠、江海顺共同研发了一种丝瓜络基活性炭水凝胶材料,并详细阐述了其制备方法及广泛应用;该发明已获得专利授权,专利号为ZL 201911056512.9,授权日期为2022年8月23日。
指导学生
研究生培养方面:共指导研究生三十多人,其中已有二十名顺利毕业。所指导的研究生在SCI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同时获得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的授权,并荣获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本科生:我指导学生参与国家级和上海市的大学生创新项目,其中作为第一发明人,成功授权了三项国家发明专利。
招生
本课题组面向材料、化学、物理、生物等领域的硕士研究生进行招生,并诚挚邀请本科生前往实验室参观交流,同时我们也欢迎本科生在此进行毕业设计及创新实验项目。如有任何疑问,请通过liwenyao@sues.edu.cn邮箱与我们联系。
- 2025-07-05 学校用电难题亟待解决?国网荆州供电公司高效化解获锦旗
- 2025-07-05 北京工业大学?这所211为何在2025年排名中全面开花?
- 2025-07-05 3000多名师生的中职学校如何厉行节约?杜绝舌尖浪费有妙招
- 2025-07-05 金融学、计算机、会计、管理类专业,哪个才是你的高薪就业密码?
- 2025-07-05 逆全球化下海外学习热度飙升!上海电机学院的国际大礼包你抢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