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紧密依托“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创新性地推行“五金工程”。该工程以建设“金专业”为龙头,以开发“金课程”为基石,以培养“金教师”为重心,以提升“金教材”为后盾,以打造“金基地”为保障,构建了“五位一体”的协同发展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紧密围绕产业需求,打造“金专业”建设。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我们制定了2024至2028年的专业群建设计划,旨在设立能够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以及新模式发展的职业本科层次专业。我们与重庆长安等领先企业携手合作,专注于工业软件、集成电路等国家关键产业链,并紧密衔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以该领域的优势专业为基石,遵循技术根基一致、职业岗位相联等准则,对组群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并成功升级改造了12个以智能化为显著特点的专业集群。实施重电特色教育,坚持“岗位导向、通专结合、个性发展”的课程设计理念,同时考虑学生学历提升的需求,企业与学校携手打造了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职业岗位课程、职业拓展课程、素质拓展课程、微专业课程”在内的“三平台+四模块”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具有个性化的人才。学校成功创建了两个国家级一流专业群以及十八个国家级专业,荣获三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七项二等奖。在“2024年金平果高职专业整体实力排行榜”上,该校十个专业的竞争力位居全国首位。
校企携手共建并共享“金课程”。通过多元协同,构建了“双师协同双线驱动”的课程建设模式。我们重视整体规划,依托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与华为、中移物联网等知名企业深化合作,引入实际生产项目,对课程资源的种类和数量进行系统规划,并同步制定教学实施计划。“校企双师”共同协作,致力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保障其丰富性和实用性。组建一支由业界精英、课程核心成员以及学生代表构成的资源质量审核小组,对资源质量进行严格把控,确保其科学性与实用性。持续收集学生对资源使用的反馈,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建设、应用和更新,构建起持续性的常规化课程资源开发与更新体系,保持资源的时效性。推行重点电力“金课堂”项目,打造数字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改革实践平台。对接先进生产技术,我们及时调整教学规范,将新兴技术、工艺、材料、设备以及典型案例融入课程内容;同时,我们大力推广项目式、情境式、模块化教学模式;并邀请企业专家深入教学环节,强调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规范的严格执行;此外,我们优化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考核体系,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技能水平,增强其岗位胜任能力。在过去的五年里,我负责了三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构建,以及十个省级资源库的策划;同时互助县树人高级中学,成功打造了二十九门国家级课程和五十八门省级课程;此外,我的课程还入选了智慧教育平台上的三十三门课程。
三、校企共建智慧工坊,致力于培养卓越教师。通过开展“榜样引领”、“翔越发展”、“桥梁搭建”、“青苗培育”和“破壁创新”等品牌项目,设立“教师智慧工作坊”重庆机械电子技师学院怎么样,传承和发扬教育家精神,吸引和培养高端人才、创新团队,推动教师发展平台的建设,全方位激发教师队伍的活力。在永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设立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以及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等师资培养平台,推行教师发展“五个一”计划,使教师的技术和技能水平与园区发展同步,与企业保持一致。同时,自主培养了4名国家级名师、21名全国技术能手和7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我国拥有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以及1个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四、紧密围绕行业发展的升级趋势,以“重电—华为ICT学院”等产教融合平台为基础,采用项目化教学手段,整合企业优质资源,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材的编制过程中,创新性地开发了工学结合的活页式、数字化、融媒体等新型教材形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劳动教育、工匠精神、职业道德等融入其中,确保价值观引导贯穿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各个环节重庆机械电子技师学院怎么样,创新推出校企合作的双元“四共一驱四融”模式,以开发新型的高职教材。在最近的三年间,总计推出了教材242种,其中纳入国家规划的有29种;同时,获得了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并有1人被评为全国教材建设领域的先进个人。
五、致力于构建产教融合的“金基地”。通过联合建立国家级的西部职业教育基地产教联合体,促进职教与城市发展相融合,塑造“产城职创”的全新发展模式。我们将职业教育与“生产、生活、生态”三大领域同步规划,以职业教育提升产业实力,助力创新创业,进而推进创新平台的建设和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与长城汽车公司携手共建国家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成功打造了电子产品智能制造技术、机器人技术应用以及长安汽车等三个国家级校企联合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以集成电路技术专业群为基石,构筑了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并致力于建设芯片开发与测试的产业基地。目前,一座占地1万平方米的电子信息产教融合基地已动工建设;同时,4个校级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以及8个校企合作示范生产实践项目亦已进入建设阶段。此外,已建成1个国家级和2个省级虚拟仿真共享实训基地;并且,获得了教育部批准的4个师资培训基地、人社部的2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以及2个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的资质。
- 2025-07-02 机电专业学这些,真能成为装备制造领域高层次技术人才?
- 2025-07-02 21世纪最具魅力的朝阳产业?光电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大揭秘
- 2025-07-02 机械专业就业前景大揭秘!真的如你所想那么差吗?
- 2025-07-02 5月15日!软科2025中国高职院校排名发布,有何重大扩展?
- 2025-07-01 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发布!清华北大浙大为何连续11年霸榜三甲?